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梅

朱翌 朱翌〔宋代〕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水发出泠泠的声响,梅树的枝桠横在断桥旁的路上。梅花好似雪花飘飞而下,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风景画。
想用白璧和青钱将春色买下,可是梅花无价。归来的时候,春风吹过平川旷野,马蹄过后,飘来一股幽香。

注释
点绛(jiàng)唇:词牌名,取南朝梁江淹诗“明珠点绛唇”而命名。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双调四十一字,仄韵。
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越。
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又称“段家桥”,唐时称为“断桥”。
亚:通“压”,下垂的样子。
浑似:简直好像。
璧(bì):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词的上片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透露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亚”中“横”、“亚”二字,双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而梅之异于百花,唯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态,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可“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绝非凑句,而是烘托突出梅花神韵的笔墨。“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瑞雪。它成为词中盛开的梅花的极其生动的背景。至此,读者已大有“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点出这种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点绛唇·梅》是一首咏梅词。词的上片状物绘景,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有声有色地展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下片赞美江南早春无比迷人的自然风光,道出词人观梅归来时其乐融融的心情。全词清新明美、平淡似水,却蕴涵深味,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

创作背景

  《点绛唇·梅》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时词人冒雪游湖观梅,雅兴不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074-1075页
2、 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 第2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第1692页
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401篇诗文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香子·舟宿兰湾

蒋捷 蒋捷〔宋代〕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多丽·咏白菊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