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雪二首·其一
杨万里〔宋代〕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坐看落雪,其深已一尺有余,更在这黄昏时分发散着缕缕寒光。
雪花在半空中舞到疲倦,显得轻柔无力,然而些许微风吹过,又翩然起舞。
上天浑然不怜惜,让琼花似的雪落尽,将梅蕊、海棠的封存在冰雪之下,花香杳无。
有谁能将这高洁的雪做成汤和饼,来涤荡人们满是人间烟火的肠胃。
注释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嬾:同“懒”。
琼花:比喻雪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通过对雪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雪的美丽与寒冷,以及诗人对雪的独特情感。
首联“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诗人静坐室内,凝望窗外,只见积雪不断堆积,已然厚重如山。至傍晚时刻,那积雪反射出清冷的光芒,给人以一种宁静而寒凉的感受。其中,“雪积厚如山”与“冷光现”两个词汇,形象地勾勒出了雪的深厚与寒冷特性,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诗人继续描绘着雪花的姿态。雪花在空中飘舞,似乎有些疲惫,逐渐显得稀疏无力。然而,只需一阵微风吹过,雪花便立刻变得忙碌起来,纷纷扬扬,舞动不止。这里的“显疲惫”与“
简析
《观雪二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积雪不断堆积,已然厚重如山,勾勒出雪的深厚与寒冷特性;颔联描绘雪花的姿态;颈联传达出诗人对雪花的喜爱与惋惜之情;尾联期盼着能有哪位巧手之人,将这些雪花细细揉碎,烹制成鲜美的汤饼,以此换去人们心中那被尘世烦扰所填满的肠胃。整首诗想象既新颖又富有诗意,表达了他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4974篇诗文 260条名句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辛弃疾〔宋代〕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清平乐·春来秋去
晏殊〔宋代〕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